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日期:2024-03-19     来源:www.huibianfa.com    浏览:451    
文章简介:初初中生化学测试题 考试试题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附加题供使用)2.考试时间:2小时 3.可可以用到的相对原子水平: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K:...

初初中生化学测试题

考试试题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附加题供使用)2.考试时间:2小时

3.可可以用到的相对原子水平: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i:28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Ba:137

1、选择题2的水液发生分解,析出固体(在洞顶或洞底),日久天长便形成了钟乳石

B.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容易打开,是由于NaOH与瓶中的CO2反应致使瓶内充气压力小于瓶外大方压的原故

C.“通风橱”是借助排风扇将橱内废气直接排放到室外的装置,它是一种不健全的防污设施

D.高压氧舱可治疗煤气中毒,缘由是和血红蛋白结合的CO跟氧气反应生成无毒的CO2

7.在a、b两支试管中加入体积相同的同种生铁块。在a中加入食盐水,塞上橡皮塞,如右图。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A.生铁块中的主要成分是铁,也含有少量的碳 B.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C.两试管中铁均被锈蚀 D.a试管中发生的反应是:2C+2Fe+3O2=2FeCO3

8.原子序数在1~18之间的四种元素甲、乙、丙、丁,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13,甲、乙和丙是具备相同电子层数的相邻元素,则丁肯定不是

A.氢 B.氯 C.氧 D.铍

9.下列    9.在下列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A.量取3mL稀盐酸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二氧化碳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10.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减少,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下图所示借助海水可获得很多化工商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 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

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 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

11.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用途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水平如下:已知甲的相对分子水平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反应前水平 / g

64

10

1

25

反应后水平 / g

------

54

37

9

A.1∶2 B.1∶1 C.2∶ 1 D.2∶3

12.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相对应实验的是( )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A、向pH=12的Ca2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向碳酸钙固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C.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

D.将足量的金属镁片和锌片分别和等水平的相同水平分数的稀硫酸混合

13.在“绿色化学工艺”中,最好是反应物中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的借助率为100%。在用C3H4合成C5H8O2的过程中,欲使原子的借助率达到最高,在催化剂用途下还需要其他的反应物是( )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A.CO和CH3OH B.CO2和H2O C.H2和CO D.CH3OH和H2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 g甲 和w g乙(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减少到t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减少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温度减少到t1℃时,甲、乙的溶质水平分数相等,得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5.t℃时,将适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水平为5 g、10 g、15 g ,析出KNO3晶体的水平依次为a g、b g、c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

A.c == a + b B.c == 2 ba C.c == a + 2 b D.c ==2 a b

2、填空题(本题包含8个小题,共40分)

16.(3分)现有部分容易见到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X

由它形成的某种单质气体的密度约为空气的1.1倍

Y

历史上道尔顿曾用 ⊙ 来作为它的元素符号,它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

Z

由它组成的某种单质是细鳞片状的非常软的固体,有金属光泽和滑腻感

W

K层和M层电子数之和等于L层的电子数

(1)元素X和Y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写出元素Z组成的这种单质的一种作用与功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W可形成一种单质,其式量为256,该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17.(3分)汽车安装的排气净化器的技术核心是用高效催化剂,使废气中的CO和NOx在催化剂表面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1)写出氮氧化物(用NOx表示)跟CO反应转化为无毒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汽车尾气中含有38g NO和NO2的混合物,经过充分转化后生成无毒物质的水平范围是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18.(7分)现测得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为0.038%,当其含量超越0.05%时就会加剧温室效应。所以大家一方面想限制其排放量,其次又想对它进行再借助。

(1)现在有以超临界(一种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状况)CO2作致冷剂(以前曾用氟利昂),这种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科学家提出收购借助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从溶液中提取出CO2,又在合成塔使之变为燃料甲醇(CH3OH)。该技术步骤如下: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说明:吸收池中盛有饱和的K2CO3溶液,合成塔内的反应条件为300℃、200kPa和催化剂。)

① 合成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请在上述步骤图中找出循环借助的物质(标出物质名字和循环方向)。

③ 假如空气不经过吸收池和分解池,而是直接通入合成塔,你觉得可行吗?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

__________。

④ 若生产4.8吨甲醇,则可收购空气中的CO2 __________吨。

19.(5分)有核电荷数小于18的A、B、C、D四种元素,A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清洗的能源;B单质的体积在空气中占21%;C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2倍;D元素是农作物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其组成的单质可以被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吸收、借助。

(1)写出B、D元素的名字:B 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A、B可能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由A、B、D三种元素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活泼性强的金属氢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Hn,它与水剧烈反应生成碱和A的单质,请写出C的氢化物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某化工厂排出的废水透明、澄清、略显蓝色。一同学取少量废水,用盐酸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过滤,将所得的滤液分成两份,一份滤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白色沉淀生成(不溶于稀硝酸);另一份滤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已知白色的Fe2固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可生成红褐色的Fe3。试回答:

(1)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开始时察看不到蓝色沉淀,缘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该同学设计了一个从废水中除去重金属离子的实验策略如下: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①固体A中肯定含有些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溶液中的溶质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3次检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1

KCl、K2SO4、Na2CO3

2

Na2SO4、BaCl2、K2CO3

3

Na2SO4、KCl、K2CO3

阅读上表后回答:

(1)表中第________次结果一定不准确。

(2)为验证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是不是存在SO42-、CO32-和Cl-,又进行以下操作:①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填物质名字,下同),目的是检验__________并将它除去;②加入_________溶液,过滤;③向滤液中加入__________溶液。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可以借助焰色反应来确定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

(3)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还是感觉没办法确定其他2次检验结果中哪一次是正确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__________;

(2)据你推断,致使溶液碱性变化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

(3)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断,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23.(6分)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下表:

主要成分

NaHCO3

Mg2

主要成分相对分子水平

84

58

建议每次剂量/g

0.5

0.3

(1)大夫建议胃溃疡病人尽量不要服用NaHCO3的可能缘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服用Mg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而且“持久”的可能缘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服用Mg2的病人可能出现“轻泻”是什么原因:__________

__________。

3、实验题

24.(4分)某兴趣小组用右图所示装置采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若用该装置制取氢气,通过分液漏斗中加入30 mL稀盐酸,与平底烧瓶中盛放的0.65g锌粒充分反应(盐酸足量),已知该温度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2 g / L,应能采集到多少mL的氢气?3次实验采集到的氢气体积的平均值约为242mL。你觉得导致这种实验误差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25.(4分)你觉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叙述是不是正确?

序号

实验现象或数据

结论

1

分别加热溶质的水平分数为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察看气泡的生成可区别出这两种溶液

2

用pH试纸测定一杯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蒸馏水的pH为6

3

配制溶质的水平分数为1%的澄清石灰水备用

4

用排水法收满3瓶(每瓶250mL)O2[ρ=1.43 g/L],需称取的氯酸钾的水平为2.74 g

26.(12分)龙海实验学校初中三年级兴趣小组借助如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备氮化钙,并探究其化学式(实

验式)。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1)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需要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氮化钙的操作步骤是:①打开活塞k并通入N2;②点燃酒精灯,进行反应;③反应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④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4)数据记录如下:

空硬玻璃管水平m0/g

硬玻璃管与钙的水平m1/g

硬玻璃管与产物的水平m2/g

114.8

120.8

122.2

①计算得到化学式(实验式)CaxN2,其中x=__________。

②若通入的N2中混有少量O2,如上计算得到的x__________3(填写“>”、“=”、“<”=,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计算题

27.(4分)为确定氨的组成,在肯定温度、压强下进行如下实验:取20 mL氨,设法使它完全分解为N2和H2,体积为40 mL。加入20 mL O2,当H2和O2完全化合成水,剩余气体体积为15 mL(已知肯定温度、压强下肯定体积各种气体中的分子数相同)。请依据以上数据确定氨的分子式。

28.(6分)取50.00 g某水平分数浓度的NaOH溶液,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再向溶液中逐滴滴入18.25%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水平(假设反应后CO2完全逸出)与所加的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保留两位小数)(1)计算原NaOH溶液的水平分数浓度。 (2)求NaOH溶液中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水平。(保留两位小数)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附加题(10分)已知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 2NaOH + H2↑。水平均为m g的钠、镁、锌三种金属分别与25 g 水平分数为19.6% 的稀硫酸反应。

(1)因为金属的量不确定,产生的氢气的水平大小有多种可能(不考虑镁与水的反应),如镁、锌产生氢气的水平相同且都小于钠产生的氢风韵量的状况表示为Na>Mg=Zn 。请按以上表示,写出所大概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确定,当产生的氢气的水平大小为Na>Mg=Zn时,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_。

(3)m 4.6 时,Zn与酸反应产生H2的水平与金属水平(m)的关系如下图。请在图中再画出钠和镁二种金属分别与酸反应产生H2的水平与金属水平(m)的关系图线。(在图线上用元素符号注明)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化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D

B

A、D

D

B、D

B、D

C、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C

C

C

B、D

A、C

C

B

2、填空题:(除标明分数外,其余皆为每空1分)

16.(3分)(1)H2O2 (2)作润滑液或电极 (3)S8

17.(3分)(1)2NOx+2xCO=2xCO2+N2 (2) 73.5g< m < 84.3g (2分)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19.⑴ 氧氮 ⑵ H2O、H2O2(各0.5分)

⑶ HNO3+NH3·H2O=NH4NO3+H2O ⑷ NaH+H2O=NaOH+H2↑

20.(6分)⑴ 滤液中含有未反应盐酸,NaOH会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

⑵ ① Fe、Ag、Cu (3分) ② Fe 2、Ba2 (2分)

21.(6分)(1)2 (2)硝酸 CO32- (过量的)硝酸钡 硝酸银 (3)由于溶液中溶质存在的形态主如果离子,1、3中的离子组成是相同的,不同只是呈现形式不同而已。

22.(4分)(1)减弱 ①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CO2 ②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减少变小

(2)做对比实验,让上述红色溶液分别与空气接触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冷却,若前者褪色,后者不褪色,则证明空气中的CO2使溶液碱性减弱,致使红色褪去

23.(6分)(1)NaHCO3和HCl反应生成气态CO2,使胃内充气压力遽然升高(2分)

(2)0.3 g Mg2比0.5 g NaHCO3能中和更多的HCl,所以药效强于NaHCO3;Mg2和HCl反应速率慢于NaHCO3和HCl,所以药效比服用NaHCO3持久(2分)

(3)Mg2和HCl反应生成MgCl2和H2O,出现“轻泻”和MgCl2或Mg 有关(2分)

3、实验题:(除标明分数外,其余皆为每空1分)

24.(4分)224(2分)加入酸液的体积“置换出”平底烧瓶中的空气,导致采集的气体体积的偏大(2分)

25.(4分) 否是否否

26.(12分)(1)关闭活塞k,将末端导管插入试管A的水中,用酒精灯微热硬玻璃管,若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撤去酒精灯冷却后,在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2分)

(2)反应过程中导管末端需要一直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预防空气中的氧气通过末端导管进入实验装置,生成氧化钙,引入杂质。(2分)

(3)继续通入氮气,将末端导管从试管A中撤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分)

(4)①x = 3(2分)②<由于钙的总量不变,含有氧化钙的氮化钙总水平增大[ mm(CaxN2),钙与氮(不纯)元素的水平比减小,其个数比也变小,所以x值会减小。(3分)

4、计算题:

27.(4分)解:N2、H2、O2体积为60 mL,H2和O2化合成水剩余气体体积为15 mL,消耗45 mL气体。(1分)由 2 H2 + O2 =2 H2O知:消耗30 mL H2、15 mL O2,剩余气体中O2 5 mL、N2 10 mL。(2分)20 mL氨完全分解为10 mL N2和30 mL H2,即1 mL氨由1/2 mL N2和3/2 mL H2组成,所以氨的分子式为NH3。(1分)

2018初中化学竞赛复试一试题二

附加题(1)(写出一种得1分,写三种且全部正确得4分。)

Na>Mg>Zn Na=Mg>Zn、Mg>Na>Zn

(2)m≥3.25 (2分)

(3)(4分)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